雪上先锋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3-3-19 18:44:36   点击数: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一直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冬奥夺牌重点项目,自年长野冬奥会以来,中国选手在本项目上共斩获1金6银4铜,在近四届冬奥会的领奖台上,我们都能见到中国选手的身影。毫无疑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是我们的“雪上先锋”,但“先锋”的炼成却绝非朝夕之功,这其中也凝结着科学系统训练、科研助力与跨界跨项选材等多方面的成果。

平稳着陆背后凝聚无数心血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最早在国内开展的雪上项目之一,早在年该项目就被引入中国,而中国军团在国际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也与近三十年的经验积淀不无关系。如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科学训练体系,训练的每一个阶段都环环相扣。

或许在观众们看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只需要在比赛时完成自己掌握的几跳动作即可,但为了能最终在雪道上完美地完成空翻并平稳着陆,队员们却不只要和雪场打交道,在上雪前,他们更需要在蹦床和水池训练场上将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打磨透彻。

据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领队闫晓娟介绍,队伍的训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利用带有蹦极带的蹦床增加队员的腾空时间,帮助他们寻找滞空的感觉。随后队员们把新动作“移植”到水池训练中,将在旱雪跳台和水池场地上连贯完成滑行、起跳和空中翻腾。但到了这一步,队员们对整体动作的掌握只达到三分之二,最后在冬季雪上训练时,还会再加入落地练习,这样难度动作才算是真正掌握了。

现阶段,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集训队正在秦皇岛组织为期两个月的水池训练营,新冬奥周期的难度升级也已提上日程。

水池训练攻克难度科研助力提升效果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整体训练流程中,目前正在进行的水池练习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在队员们上新难度时,只有在水池训练时保证新动作的成功率,这个动作才有可能被“移植”到雪上。

虽然水池训练不涉及落地动作,但从高空翻腾后落入水中还是会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不小的冲击力。正在参加水池训练营的小将颜婷特别提到,“如果是除了腿之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先入水,还是挺疼的”。因此,为了保证队员入水时的安全,水池训练可谓处处有“玄机”。

为了减小队员入水时所承受的冲击力,水池训练时队员所用滑雪板前后方都打了孔,而水池一侧专门设有生成气泡的装置。当气泡泛起时,队员才可以从旱雪跳台上滑下,最终队员也需要落在气泡而非静止的水面中。“水的密度比空气要大,通过向上打气泡我们可以降低水面的‘硬度’,降低运动员损伤的概率。”科研教练陈素峰介绍道。

用于训练的水池水深5米,尽管大多数队员都会游泳,但为了安全上的“万无一失”,队员们都穿上了潜水服和救生衣。相比之下,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跨界跨项组小队员想要顺利来到岸边还是有些费劲,队医马雷便担任起了向水池中抛绳索的任务,这样,小队员们顺着绳索就能轻松上岸。跨界跨项组16名运动员每堂训练课每人都要完成二十几次跳跃,马雷便一直站在水池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zgjstz.com/jsyl/13566.html

------分隔线----------------------------